先知約珥(王在康提供)
在聖經中,「
先知」(
נׇבׅיא ,
nābī’/προϕήτηϛ,
prophetes)這概念擁有多重含義,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傳統。相關的稱號尚有「先見」。基本上,「
先知」的意思是「說預言的人」、「代言人」或「發言者」,為傳達上帝啟示者。
先知的特殊性就在於他獲得上帝關於未來的啟示並為之代言。舊約
先知的特徵包括:是以色列人、奉上帝之名說話、以對未來的超自然知識作為蒙上帝指派他的標記、神蹟奇事等。新約則以「
先知」指涉:舊約中的
先知、施洗約翰、
耶穌、宣告神信息的人、說預言的
基督徒等。
先知的作品構成了希伯來聖經的第三個部分,稱作「
先知書」。我們今天也主要是從這些作品來理解
先知的信息。格外具有代表性的是公元前第八與第七世紀的古典
先知(classical prophet),包括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耶利米、哈巴谷等。
先知的出身不分階級,通常以個人行動為主,但整體
先知活動則是以色列宗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與君王和祭司共同構成以色列社會的三個軸心。但
先知的產生並沒有確切的訓練機制,有時會有師徒制的形式,如以利亞與以利沙,但大部分的
先知其身為
先知的自我意識乃是直接訴諸於上帝的召喚。
先知在社群中的位置源於蒙上帝所召,其一言一行、生活方式、甚至於家庭組成,往往要傳達象徵意義。
先知經常在法律、制度傳統和祭禮儀式等方面與社會發生衝突,這些衝突帶來
先知的命運。
先知在以色列社會中至少有兩個功能,第一,透過信仰和道德上的批判,
先知為人民失序的行為設下界限;第二,透過象徵性的言行,幫助人民在即臨的問題中去確認上帝護理的臨在。某些
先知會表達出狂熱的狀態,但這些狀態也伴隨了受控制的行為和可理解的信息。為表達
先知的特殊風格,某些
先知會穿戴與別不同的服裝,或是配戴特殊的記號,不過此一作法並不普及。大部分的
先知特質是表現在言語和行為上,尤其是以特定語言範式來傳達神諭。
先知的信息往往帶有朝向未來的特性,而未來具有「審判」與「拯救」兩個面向,藉以呼籲人民在當下從事信仰和道德上的悔改。
【撰寫者】
陳子仁(中台神學院專任教師)
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先知彌迦(王在康提供)
【參考文獻】
1.Bauer, Walter(ed.),Frederick William Danker, et al.(rev. and eds.)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BDAG 4
th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2.Brueggemann, Walter.
The Prophetic Imagination. Minneapolis: Fortress. 2001.
3.Drake and Davis et al.(ed.)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Islam. London: Stacey International and Cyril Glassé. 1989.
4.Heschel, Abraham J.,
The Prophet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1.
5.Kittle, G.(ed.)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 IX.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95.
6.Eliade, Mircea,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7.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3.
8.輔仁神學著作編輯會,《神學辭典》,光啟,2012。
9.聖經神學辭典編輯委員會,《聖經神學辭典》,光啟,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