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置聖體以舉行聖體敬禮的光環狀容器稱為「
聖體光」。「
聖體光」拉丁文是
monstrantia,又稱
ostensorium,這兩個字都與「顯示」的意義有關,所以中文名稱又稱之為「聖體顯供架」或「顯供
聖體光座」。
在天
主教會最早的傳統中,會把在「感恩祭」中所祝聖的
基督聖體保存在
教堂固定一個稱為「聖體櫃」的地方,為給那些無法在主日(禮拜日)到
教堂參加感恩祭的生病信友、老人或身繫牢獄中的犯人分送聖體;到了中世紀,由於人們渴望目睹聖體,因此會在一周當中的某些時刻,把聖體安置在一個狀如光環的金屬容器中,為舉行聖體的遊行或是敬禮,以供人瞻仰,或讓人得以接受
基督聖體的降幅。以上從傳統以來的兩項慣例,直至今日仍是天
主教信友非常重要的日常實行。
在天
主教會的信仰中,相信「感恩祭」(又稱「彌撒」)中的禮品-純麥麵餅和純葡萄酒一旦經過祝聖之後,
耶穌基督就以獨一和無可比擬的方式,臨現於餅和酒中,麵餅成為
基督的身體,而葡萄酒成為
基督的聖血。也就是說,
基督以祂的體血、連同祂的靈魂和祂的天主性,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臨現於餅酒形下。東正教、聖公會和信義宗等對
基督在餅酒中臨現教義與天
主教或有不同,但大體也都相信
基督在餅酒中真實且實體地臨現。
「
聖體光」的材質通常是由金屬所鍛造,並鍍以金或銀的材質。其主體的造型通常會鑄刻出放射性的光芒,有些作工精細的
聖體光還會更進一步在光環的四周鍛造出藝術精美的信仰圖像,以表達出聖體聖事的意涵,例如藉由一些圍繞著光環周圍、描述
耶穌受難的天使雕像,來表達聖體聖事之逾越奧蹟的核心信仰;有時也會飾以象徵聖體聖事的麥穗和葡萄串等。
使用
聖體光將
基督聖體明供起來的目的,是為引導信友們承認
基督奇妙的臨在,也邀請他們與
基督心心相印。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聖體敬禮,就是要幫助信友們在主日(禮拜日)參加感恩祭,並在感恩祭中領聖體時,能達到與
基督結合的最高峰。
【撰寫者】
潘家駿(天
主教神父)

神父為兒童舉行明供聖體和聖體降福。(潘家駿提供)
【參考文獻】
1.Cuva A., “Object et Vêtements liturgiques” in Startore, D. and Triacca, M., ed.,
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de la Liturgie, tome II, Turnhout, Belgium: Brepols Publishers, 2002, pp. 88-94.
2.Lang, J. P.,
Dictionary of the Liturgy, New York, Catholic Book Publishing Co., 1989, p.438.
3.Mistrorigo, A.,
Guida Alfabetica alla Liturgia, Casale Monferrato: Edzioni Piemme, 1997, p.477.
4.Overbeck, T. J., “Sacred Vessels” in Fink, P. E., ed.,
The Dictionary of Sacramental Worship, Dublin: Gill and Macmillan, 1990, pp.1300-1305.
5.天
主教羅馬宗座聖禮部著,天
主教台灣地區
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譯,《彌撒經書總論》,台北:天
主教台灣地區
主教團,2004。
6.潘家駿著,《感恩聖事在彌撒外:聖體奧蹟敬禮》,台北:天
主教台灣地區
主教團,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