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沙,
佛教信眾又稱為金剛明沙、金光明沙、金剛砂,或恆河光明沙等,主要用於利益亡者。依據
佛教的密部經典,修持毘盧遮那如來法門,持誦「大灌頂光真言」,以咒力加持沙土,並安放些許於亡者身上,可令其消除罪業、得到光明,並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現今漢傳
佛教、藏傳
佛教等流行地區,信眾皆廣泛使用之。
此法門應該源自於唐代大師
不空和尚(公元705-774年)奉詔譯出的《
不空罥索經》,現存於大正藏的《
不空罥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密教經典。此經明載,以毘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的大灌頂光真言加持過的沙土,可以產生功德利益。經文提及:「若有眾生,隨處得聞此大灌頂光真言…..即得除滅一切罪障。若諸眾生具….….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屍陀林中散亡者屍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獄中若餓鬼中,若修羅中、若傍生中,以『一切
不空如來
不空毘盧遮那如來真實本願大灌頂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墮落。」簡言之,其用法和功效,是以佛菩薩的願力、咒力、功德力,加持沙土,並放於屍體上,或者散在墓地上,皆可令亡者得諸利益。如經文所說,不論往生者,已經轉生到地獄、餓鬼、修羅或畜生道中,都能因此沙土而得到光明加持,去除罪報苦痛,往生極樂。
佛教最隆重的儀式「水陸
法會」,在
法會開
壇時,
法師會灑大悲咒水和光明沙淨化場地,化為神聖場域後,再開始救度超拔儀式,讓輪迴受苦眾生來此
法會都能蒙受法力而解脫。現代許多幫助往生者和臨終儀軌之相關典籍,亦詳述使用方法和程序,如沙土之分量,約指甲許,以其所重者,在加持力,非分量多寡。使用時間,不論斷氣前、後,皆可敬放少許於額上。若火葬,撿骨後,也可置入些許光明沙於骨灰
壇中。
至今,在漢地大乘
佛教、藏傳
佛教的信仰地區,此光明沙皆普傳盛行,人們相信不論用於亡者,生者或病者,都可因配戴金光明沙,得到其利益功德,消災解厄、增長福報,去除病魔邪祟,非人干擾等等。又因諸多善信弟子流傳其功德感應,故此光明沙為各
佛教道場與大眾廣結善緣之結緣品。
【撰寫者】
楊璟惠(輔仁大學宗教學所博士生)
【參考文獻】
1.慧律
法師編撰,《臨終備覽》,
佛教善書。
2.唐代
不空,《
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T.19, no.1002, p. 606 -p.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