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眾手持進
香旗參與進
香活動(葉聰霈提供)
進
香旗又稱隨
香旗,為隨
香客隨神祇進
香時所隨身攜帶的旗幟,主要的目的在於標示自己參與進
香活動時的身分,並祈請神祇護佑。進
香旗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形旗與三角旗,目前以三角旗較為普遍。早期的進
香旗多由
香客自己製作,以簡單的紅、藍二色棉布縫製,以紅布為旗面,外邊襯以藍色布邊,旗面上墨書神祇名號,有時會加上干支年度與信士姓名,在側邊裝上木桿或竹桿以利持握。晚近則多見以刺繡方式製作,旗面上刺繡神祇名號與龍鳳等吉祥圖案,周邊除了邊框之外並在外圍飾以流蘇,並在套旗桿的白布面上書寫進
香時間與信士(戶長)姓名、住址,也成為常見的宗教藝術。
進
香旗是
香客個人或家庭代表神祇威靈的信物,其功用與意義與寺
廟在進
香時所用的
香擔類似。
香客在進
香前需事先準備一方進
香旗,再持之向神祇稟告姓名、住址與參與進
香的日期等,祈求神祇降臨護衛,然後將進
香旗在主神
香爐上方薰
香煙,以示神祇附應。進
香時即手持進
香旗與大
香、隨
香燈等物,跟隨在神駕之後,期間每通過一座寺
廟時都要將進
香旗
過爐薰煙,或是請
廟方在旗面蓋上該
廟主神的印信以增顯威靈,晚近也盛行將進
香沿途所經寺
廟的靈符繫在進
香旗上方的作法。進
香活動結束之後,則將進
香旗奉回家中供奉在神案之上或放置在清淨處,翌年進
香時再持之隨
香。
根據苗栗通霄白沙屯拱天宮的習俗,一般來說進
香旗應以戶為單位,請旗者為戶長請旗應先向白沙屯媽祖稟示,表明願意依循傳統參加進
香活動,獲媽祖示
筊之後,向
廟方或附近商店選購進
香旗(三角旗與四方旗為主)。進
香旗桿空白處,一面書寫歲次○○年民國○年○月○日吉旦、信士(女)○○○供奉,一面書寫○○縣○○市○○路○○號○○樓。持進
香旗向媽祖祭拜後在
香爐上
過爐,請旗完成後,平時並不具備任何靈力,僅收藏於家中神明廳潔淨處。
大甲鎮瀾宮則認為進
香旗是代表個人的旗幟,它並不是神的法器,傳統的老
香客並不會將它供於神桌上,只置於廳堂中的清淨處。這三角小旗上面繫有二枚小鈴,這小鈴是夜間行走視線不明時,
香客藉鈴聲相互結伴行走之意,旗上繫著各地宮
廟的符咒,祈求眾神明保佑個人和家庭的平安。在進
香前夕,
香客會攜旗入鎮瀾宮參拜,並將去年綁上去的符咒全部卸下,連同金紙一起焚燒交還媽祖,並取新符結上,
過爐淨旗祈求平安。進
香沿途參拜各
廟,同樣也取新符結上,
過爐求平安。進
香去程手持進
香旗打開參拜,回程則旗子包起來,改持貢
香,一路接引,貢
香的火不斷,即引
香火回來之意。
【撰寫者】
謝宗榮(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講師,,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共同主持人)

宮
廟提供進
香旗給信眾迎請(葉聰霈提供)
1.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台北: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台原出版社。1994,頁246-247。
2.白沙屯媽祖婆網站:http://www.baishatun.com.tw/
3.大甲鎮瀾宮網站:http://www.dajiamaz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