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muslim
阿拉伯語),意思是「順從者」、「和平者」,指信仰
伊斯蘭教的信徒。一個人無論是何種種族、民族、國家,只要他承認真主及服從真主命令,念三次清真言後就可稱為
穆斯林。
由於中國歷史當中最早信仰
伊斯蘭教者多為來自西域的「回回人」,因此當時社會多以「回教」稱呼
伊斯蘭教、「回教徒」稱呼
穆斯林。目前在許多華人地區仍習慣稱呼
穆斯林為「回教徒」,皆意指「順從真主之人」,某些地區也習慣性稱呼
穆斯林為「教親」,以示親近。
伊斯蘭教為全球第二大宗教之一,
穆斯林遍佈全世界,目前大約有17億
穆斯林,佔全地球人口的25%,主要分佈在南亞、東南亞、非洲、
阿拉伯半島以及中東地區,在歐美地區也有快速成長的趨勢。
穆斯林社群統稱為「烏瑪」,一般來說,大多
穆斯林都認為自己是烏瑪成員之一,認為所有「
穆斯林皆兄弟」。
身為一個
穆斯林,其一生必須相信「六信」,也就是「信真主、信
先知、信天使、信經典、信前定、信末日審判」,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執行宗教功課「五功」:「念:念清真言;禮:每天五次向麥加方向祈禱禮拜;齋:遵守伊斯蘭曆的拉馬丹月(Ramadan)為齋戒月的相關規定;課:捐出一定所得用來救濟有需要的人;朝:一生至少到麥加朝聖一次」,才是一位好
穆斯林。
【撰寫者】
彭書穎(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
穆斯林們於主麻日進行禮拜。(葉聰霈提供)
【參考文獻】
1.孫承熙著,《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北京:崑崙出版社,2001
2. 納速爾著,《伊斯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Lewis, Bernard, The World of Islam: Faith, People, Culture, W W Norton & Co Inc.,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