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房為
阿拉伯文al-Ka’bah的意譯,意指立方體的房屋,作為朝拜安拉之房屋(于嘉明提供)
天房(al-Kaʿbah)或譯作卡巴
天房、克爾白,語意為「立方體」,位於沙烏地
阿拉伯麥加的禁寺之內。
天房相傳是人類始祖阿丹(或譯作亞當)的天上樂園為原型所建,其後由易卜拉欣(或譯作亞伯拉罕)和易斯馬儀(或譯作以實瑪利)父子共同修建的。多位歷史學家認為
天房大約是在公元二世紀左右開始成為神
廟,擺著360尊神像,代表一年的每一天,後來成為
阿拉伯部族朝聖中心。公元630年
穆罕默德率領
穆斯林收復麥加後,清除了偶像以及
壁畫,從此成為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之後也多次重建及修復。
伊斯蘭傳統認為
天房是天堂的建築,也就是「天使崇拜真主之處」(al-Baytu l-Maˤmur)在地上的翻版,而
天房的位置就直接在天堂之下。
伊斯蘭教的「五功」當中,每日禮拜五次就是朝向
天房禮拜,一生朝覲一次也是前往
天房。
天房的外觀是一立方體石造建築物,由麥加附近山區的花崗石為材料,建立在約25公分高的大理石平臺上。建築物大小約為長12.62公尺,寬11.03公尺,高13.10公尺。四面牆分別面向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四方,四個屋角各有其名。東南邊的角稱為「黑石角」(Rukn-al-Aswad),鑲有一塊黑色的隕石,一般即稱之為「黑石」,是當年
穆罕默德清除偶像後唯一得以保留的。其餘三個角分別稱為「伊拉克角」(Rukn-al-Ira)(東北)、「累范特角或稱敘利亞角」(Rukn-al-Shami)(西北)和「葉門角」(Rukn-al-Yamani)(西南)。「黑石角」也作為朝覲儀式中計算繞行
天房圈數的起點。
天房外覆黑色絲綢布,上繡金質的古蘭經經文,從屋頂的邊緣往下覆蓋,由底座上的銀鉤固定。這種布
阿拉伯語稱為「基斯瓦」,每年都要在朝覲節前換新(這塊布由法蒂瑪王朝開始由埃及供應)。
黑石的傳說可以上溯到阿丹與哈娃的時代,黑石是來自樂園的石頭,直徑大約有30公分長,因幾經戰火,故黑石破損,目前用銀框固定住。黑石的顏色之所以是黑色,
穆斯林相信乃是因為人類的罪,所導致黑石變黑。前往
天房朝聖的
穆斯林都會像
穆罕默德一樣,試著親吻之。然而朝聖的人非常多,不可能親吻黑石,只能用手掌撫摸示意一下。在
穆罕默德的時代,黑石要安置上
天房也產生紛爭,各部族爭相安置黑石,
穆罕默德的解決之道是將黑石放置在斗篷上,各族一同安置黑石。
天房的東北牆設有離地2公尺高的大門,大門為286公斤黃金打造欲進入此大門須經由配有輪子的木製樓梯。大門與黑石角中間約2公尺寬的牆稱為穆力太茲目,根據傳說,此地為
阿拉應答祈禱的地方,因此可以把臉頰、胸膛、雙手及雙肘貼著
天房的這部分牆壁禱告。
天房室內的部分,地板與內牆為大理石,牆壁上的大理石磚有伊斯蘭幾何圖雕刻,內牆的上半部則以綠色布幔覆蓋。屋內有三根柱子,材質為沉
香木,柱子與柱子中間還有柱子與牆面之間有一條繩子,上面吊掛著歷史上有名的
哈里發或是國王贈送的金、銀壺具或器皿。
天房的西北面牆前面有一個半圓形的大理石矮牆
阿拉伯語稱為「哈提姆」(hatīm),當初古萊氏人修建
天房時金費短缺,因此只蓋一道矮牆象徵此處為
天房的一部分。
天房的門外有一處易卜拉辛的腳印,目前被隔離起來。
天房第一次清洗是
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收復麥加之後所進行,在公元630年以前古萊氏家族掌管
天房。當時的
天房供奉了360尊神像。
穆罕默德當時宣稱要恢復上古一神信仰,古萊氏家族便開始迫害
穆罕默德,使得
穆罕默德遷至麥地那。
穆罕默德回到麥加後的清洗行為象徵清洗多神的汙穢。此後才發展出
穆斯林每年來此朝覲的宗教行為。目前
天房每年有兩次的清理,一次大約在拉瑪丹月前15天,另外一次大約在朝覲季節前15天。
天房的鑰匙由班尼·沙巴特部族管理,部族成員在
天房清理期間會邀請一些達官顯貴、政商名流與外國外交官參加清理,清理除了用掃把之外,還要使用贊木贊木泉水混合玫瑰精油與琥珀油以及柬埔寨
香料液體擦拭
天房,使其維持半年的
香味。
然而,現在所見的
天房與
穆罕默德在世時的
天房並非同一座。公元683年祖拜爾·伊本·阿瓦姆與倭馬亞王朝的伊拉克總督哈查吉·伊本·優素福的軍隊發生激戰,
天房因而損毀。阿布杜勒·馬利克終結第一次伊斯蘭內戰而掌控了整個伊斯蘭帝國。公元693年他根據古萊氏族所規劃的基礎上修復了祖拜爾時期毀壞的
天房。從此之後
天房只有整修,並未有大幅的改變。
穆斯林到麥加朝覲的過程中,全部人都換上白戒衣後,第一天要逆時針繞
天房七圈並親吻黑石,接下來在薩法和麥爾臥兩座山頭來回跑七次,完成煞伊(Sa’ay)儀式。第二天攀登
阿拉法特山體會
穆罕默德的最終講道,第三日進行扔石頭的擲魔儀式,以及
宰牲節活動,再返回
天房進行繞行儀式。第四天再度進行擲魔儀式,第五天進行第三次擲魔儀式後回到賣家,最後一次繞行
天房七圈作為結束。
【撰寫者】
胡謙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博士生)
彭書穎(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
天房位於麥加禁寺之中,
天房內部空無一物,外面以繡有古蘭經文的黑色布幔覆蓋,為
穆斯林禮拜之朝向與朝覲中心。(于嘉明提供)

麥加禁寺近幾年在做擴建工程,環繞
天房的圓形支架,也是為了方便
穆斯林,尤其是坐輪椅的人繞行
天房之用所興建的。(于嘉明提供)

萬人朝拜的
天房(于嘉明提供)
【參考文獻】
1. 金宜久主編,《
伊斯蘭教史》,江蘇:江蘇人民,2006。
2.維基百科「
天房」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B%E7%88%BE%E7%99%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