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齋節(Eid al-Fitr),訂於伊斯蘭曆每年十月一日,為
穆斯林慶祝整個九月「齋戒月」(Ramadan)的結束(參閱「齋功」詞條)而設,是
伊斯蘭教一年中兩大重要節日之一。由於伊斯蘭曆採用陰曆,以月亮週期為準,且不像中國陰曆置閏月,故與通用的西曆每年有大約11天的差距,因此每年
開齋節的時間對外人而言顯得不固定。
依據《古蘭經》的記載,
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一年(公元610年)的九月,真主
阿拉開始將《古蘭經》的經文啟示給
先知,因此對
穆斯林而言,這是一個至慈而吉祥的月份,也是
伊斯蘭教的神聖起點。《古蘭經》中也明白教導,只要符合禁食條件的
穆斯林,在這個月都必須恪守齋戒規定。除了紀念真主首次降下啟示的神聖時刻,
穆斯林也相信齋戒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和耐力,也可以引導人誠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富人在齋戒過程親身體驗飢餓,更能激發施捨救濟之心。
在整個齋戒月當中,所有符合封齋條件的
穆斯林都必須恪守齋戒規定:在每天晨間禮拜之前,也就是日出之前,可先食用封齋飯,之後從日出直到當天太陽下山,務必停止飲食、抽煙、喝酒、娛樂、性交等生理性的活動。天黑以後直到隔天的日出之前,可以正常吃喝。但是有幾種情況可以彈性處理:如年老力衰者,可以不必封齋,但必須繳交一筆贖金;重病患者也可以不封齋,一樣繳交贖金,或者病癒之後補行齋戒;其他如旅行在外的人,懷孕、月經或哺乳期間的婦女,可以暫時不封齋,事後再補行禁食,以完成齋戒儀式。
當九月的齋戒活動完成之後,最後一天當晚
穆斯林家家戶戶會享用豐盛的開齋飯,以慶祝一整個月封齋的功德圓滿,此時亦為親朋好友團聚的時刻,隔天的十月一日又會舉辦開齋的各種慶祝活動。上述活動非常類似華人過除夕及新年的喜氣洋洋,也導致長期以來華人認為
開齋節為
穆斯林的新年。但從伊斯蘭曆法來看,
開齋節並非新年度的第一天;反之,
穆斯林對伊斯蘭曆的一月一日並未有類似的慶祝活動,故不應將
開齋節與過新年混淆。
在
開齋節來臨之前,
穆斯林開始忙著粉刷房子,打掃內外,還要準備開齋盛宴的許多食物,以及節日當天要穿的新衣,也要好好修理門面,清潔沐浴,等到
開齋節這一天,
穆斯林一大早起床淨身、換裝,作晨間禱告,再一起到附近的
清真寺去聆聽教長吟誦《古蘭經》,集體朝著麥加的方向依禮敬拜。這一天
穆斯林還會拜訪親友,彼此擁抱,問候祝福,並一起共享
開齋節的大餐。在這一天,很多
穆斯林還會奉獻開齋捐,華人
穆斯林稱為「麥米錢」(即「天課」的俗稱),希望幫助窮苦的
穆斯林也能度過難關。
一旦到了
開齋節,表示齋戒結束,不會允許
穆斯林延長齋戒時間,也不容許在
開齋節毫無節制的大吃大喝。通常安排三天的慶祝活動,很多
穆斯林國家也因此規定3~4天的假期,除了第一天進行比較盛大的宗教儀式外,
穆斯林會利用這個親友團聚的時光,一起探視祖先的墳墓,關切窮人和老人。而離家在外工作的
穆斯林,他們同樣會在這一天準備食物,親友相聚,共同進行既是宗教,也是習俗文化的節慶活動。
按照
伊斯蘭教法規定,齋戒月的結束與
開齋節的來臨,應以新月出現為準,故因全球各地的時差關係,以及氣候因素,各國
穆斯林的
開齋節時間並不統一。近年來伊斯蘭世界呼籲應將
開齋節時間統一的聲音高漲,故臺灣
清真寺便有按照沙烏地
阿拉伯的開齋時間為準的作法,形成臺灣的齋戒月結束是在早晨而非夜間的狀況。
臺灣的
穆斯林或許平常各居一方,因工作而忙碌,故於每週例行的主麻禮拜不一定會到
清真寺聚會。但
開齋節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成為各居一方的
穆斯林教胞於
清真寺聚會的最佳時刻,且個別家庭準備清真飲食或許並不容易,故一起在
清真寺共進開齋飯成為臺灣各地
清真寺常見的景象,甚至會邀請非
穆斯林朋友一起用餐,以顯示真主的恩賜不限於
穆斯林而已。反之,
穆斯林國家通常偏好在家裡與親朋好友共進開齋飯,不會在
清真寺一起用餐。
臺灣的外籍
穆斯林由於離鄉背井,更加珍惜一年一度的大節,儘可能向老闆爭取到與自己的
穆斯林同胞一起慶祝
開齋節的機會,若幸獲允許,便可到
清真寺或其他公共場所與來自同鄉的
穆斯林同胞聚會慶祝與用餐。由於大臺北地區以外的臺灣本地
穆斯林人數有限,所以中、南部的
清真寺逢
開齋節時期,可見來慶祝與用餐的
穆斯林大多為來自東南亞的
穆斯林,特別是印尼籍。而在大臺北地區工作的印尼籍
穆斯林,因臺北兩
清真寺的空間有限,近幾年已經形成一個慣例,每年
開齋節當天齊聚於臺北車站,展開一場熱鬧的宗教盛會。在臺的印尼
穆斯林人口已遠超過臺灣在地的
穆斯林,任何一間
清真寺都無法容納這麼多信眾的聚會,故不得不運用人來人往的臺北車站大廳,但卻又造成過望旅客的側目與抱怨,如何解決外籍
穆斯林在臺宗教聚會的空間問題,值得臺灣各界人士的重視。
【撰寫者】
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楊美芬(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參考文獻】
1. Ahmed, Akbar S.著,2003,《今日的伊斯蘭:
穆斯林世界導論》,蔡百銓譯
(臺北:商周)。
2. Nasr, Seyyed Hossein著,2002,《伊斯蘭》,王建平譯(臺北:麥田)。
3. 中國回教協會網站:http://www.cmainroc.org.tw/12/04/2014。
4. 伊斯蘭之光網站:http://www.islam.org.hk/12/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