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JavaScript,將導致部份功能無法順利操作。
:::
關鍵字
字體大小SCRIPT:您的瀏覽器不支援,請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宗教行政窗口
團體資訊查詢
宗教知識+
好人好神運動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請輸入關鍵字
放生
臺灣宗教
臺灣宗教
世界宗教
宗教神祇
宗教人物
宗教符號
宗教經典
宗教器物
宗教禁忌
宗教稱謂
宗教儀式
宗教活動
宗教節日
宗教建築
宗教藝術
宗教學術
:::
放生
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活動
>
放生
線上
挑戰
5分
5分
我要評價
我要評價:
選擇登入帳號:
總評分 5 (共 1 人評分)
5分
我要評價
我要評價:
總評分 5 (共 1 人評分)
分享
勘誤
:::
關於宗教知識家
臺灣宗教
世界宗教
宗教神祇
宗教人物
宗教符號
宗教經典
宗教器物
宗教禁忌
宗教稱謂
宗教儀式
宗教活動
宗教節日
宗教建築
宗教藝術
宗教學術
更多資訊
民初畫家豐子愷的護生畫〈放魚〉(劉怡君攝)
放生
是
佛教
積福德的善舉,拯救被捕獲的禽、鳥、魚、獸,是積極的不殺生活動。
放生
意指「放棄殺生、解救物命」,並不是單純地把捕獲的生物放掉,給予活命而已。
放生
者訓練自己慈悲心念,對被
放生
者而言,不只此世被拯救,也開始將來累世被救度的契機。這是
放生
符合
佛教
教義的理由。許多宗教團體受到
佛教
影響,加上儒家「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惻隱之心」的價值觀,
放生
成為中國一般積累功德的習俗。日常生活中,隨處解救即將被殺的動物,或者為了生病遇難的親人祈福,購買市場上的禽鳥魚蝦,將他們放回大自然,都是
放生
。不過最被推崇的
放生
方式,是隨緣
放生
,不要張揚
放生
的消息,隨時看到有需要被解救的生命就伸出援手。
目前可知中國歷史上最早進行
放生
的,是唐代慧文
法師
在寺院中修建
放生
池,收容棄養的魚類與龜鱉。
佛教
故事中還有寺院養有長生鼠、禽鳥、猿猴等動物,在寺院中
念佛
往生的紀錄;他們都被歸於往生西方淨土,進而促成
放生
於宋代普遍流行。明末清初甚至出現
放生
商業化的現象,商人為了
放生
活動大量捕抓魚鳥,待價而沽,結果還沒
放生
就先夭折無數生命。也有
放生
方法不正確,造成
放生
過程中驚恐受傷,使得未
放生
就傷害生命的現象。
一般而言,
放生
可分為兩大類別:隨緣
放生
和集體
放生
。隨緣
放生
的本意是指在非預期的情境下,遇到待宰或瀕死的動物而做的救護,這種個別性和隨機性的
放生
,可說是
佛教
的慈悲與護生的體現,即便不做集體
放生
的團體,也都支持隨緣
放生
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集體
放生
則是信徒共同籌資,購買魚鳥等野生動物,舉辦
放生
法會
將之送回大自然。之所以購買魚鳥的原因,是顧及解救漁獵受害的生命中,雀鳥、魚類的數量容易計算與獲得,基於眾生平等的教義,相對以救度一命功德平等,魚鳥的效益最大。
放生
活動一直以來存在於台灣社會中,八O年代保育意識興起時,
佛教
界紛紛投入保育運動,各自舉辦大規模的保育活動。九O年代保育意識逐漸普及之後,社會與論與
佛教
團體開始爭議
放生
之議題。原來
放生
是一種積福德的修行,將被關在籠裡的動物釋放到野外求生的行為, 已被視為環保活動中的一種善行。但是動物
放生
是近十年來相當蓬勃的台灣宗教現象,一年舉辦的
放生
活動可高達750次、產值保守估計超過兩億的「產業」活動。這種特殊的市場與需求,成為大眾關注的社會議題。
許多信眾以為自己做的是隨緣
放生
,例如到菜市場購買
放生
動物或去釣具行買魚餌(如蚯蚓)或養殖飼料(如蟋蟀、蟑螂)進行
放生
等,但依教理來說,這些
放生
模式並不符合隨緣
放生
的本意,而是屬於個人立意
放生
。做個人立意
放生
的信眾比只做隨緣
放生
的信眾,有更高的比例參與集體
放生
活動。隨緣
放生
是隨機性的,通常規模小,較少引發爭議,社會各界對
放生
的批評主要是針對大規模或集體的
放生
活動。
台灣
佛教
團體的
放生
,至少牽涉到三個爭議:(一)
放生
淪為商業活動,已非宗教隨緣
放生
的本意。尤其在獲得與運送生物到達
放生
地點過程,加上冗長的
放生
儀式,造成生命損傷,違反
佛教
護生的本意。(二)
放生
涉及的生物學與環保知識不足,可能將生物放到不適合生存的地方而喪命,或者破壞生態物種的平衡。(三)
放生
的形式多樣化,
放生
的對象由單純的數量計算,變成以類比的功能而添加許多物種,譬如提倡不同病痛部位應
放生
牛、羊、甚至保育類動物,或者以眾生平等精神,而
放生
毒蛇等。
面對社會爭論,台灣
佛教
團體產生不同的
放生
態度和做法。最直接的方法是不再
放生
,而以護生、水懺、吃素、
念佛
、放天馬、甚至環保等活動代替。有的只做隨緣
放生
,不做集體
放生
;有的自己不舉辦
放生
活動,而去參加釋海濤
法師
或其他道場舉辦的
放生
活動。
放生
狀況方面,定期舉辦
放生
活動的團體之中,有的只限內部信眾參與,不對外開放;有的是應信眾要求、為
法王
或上師祈福、佛祖或上師開示等,才不定期舉辦
放生
活動.
【撰寫者】
李玉珍(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參考文獻】
1.
〈漢典〉
2.
〈
佛教
辭典〉
3.
網路:維基百科
4.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論文
5.
許智偉,《
放生
與宗教團體的發展:以中華護生協會為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5分
分享
勘誤
線上挑戰
瀏覽人數:
中華民國內政部版權所有 |
隱私權
與
安全政策
|
版權宣告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100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5號 | 總機:1996 | IE8.0以上版本。最佳解析度 1280x1024
網站諮詢服務專線 (02)2923-0520
中華民國內政部版權所有
隱私權
與
安全政策
|
版權宣告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